王老师:
您好。
我听过您的讲座。一直觉得您的指导是最真实最实用的,特别是您说的话没有那些理论大话,都是实实在在的贴切的指导。
我扶持过一个农村小学改的幼儿园。当时家长工作真的很难做。他们看到我把书换成五大领域的,都闹翻了。我耐心的给他们讲,冬天很冷我光脚即时给他们举例。多次开家长会
,个别沟通。最后他们还是接受了,并且很信任我。但是他们的担心也是有原因的。他们那里一年级是要考试的。幼儿园的孩子人手两本一年级书都学烂了。这种恶性循环怎么没有人重视?
的人很朴实。特别是那些孩子特别善良。每天和他们亲亲抱抱孩子别提多开心,多配合了。孩子们特别好管理。很喜欢新的幼教理念。就是很快我头上全是虱子。
王老师,现在不是光农村幼教小学化,城市私立幼儿园也特别可怕。我侄女在上海打工 孩子刚三岁入园不到四岁时老师告知你孩子啥都不学,啥也不会,2+3+()=()这都不会
。这是孩子姥姥告诉我的。特别聪明的孩子被老师家人都说笨。怎么这么可怕。我说你们不用急着让她学这些,让孩子玩中学自己去探索。这根本不是这年龄的孩子接受的东西。她姥姥说那里
规定不上幼儿园大中小班不让上小学。
还有我舅妈在北京一所私立幼儿园帮着她们做饭。说每天给孩子吃的很简单馒头咸菜。孩子下午都饿的围着她要馒头,老太太心软就给孩子分些,老板不让。那些年轻老师还打孩子。老太太看不下去就辞了。太可怕了。谁能拯救这些可怜的孩子?幼儿园应该是良心园。
====================================================
以上是王东异博士与一位老师聊天的内容整理后发到这里。
与某省一位公立幼儿园老师聊天,谈到农村幼儿园现状,也谈到了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尽管我自己也知道一些关于农村幼儿园的状况,也对中国幼儿园小学化问题进行过研究,但与这位老师的对话,虽然内容不多,还是让我思绪万千,夜不能寐。
农村落后,农民思想意识传统守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并不是冥顽不化。问题是有人,尤其是有学识、专业能力强的幼教人愿意去农村做幼儿园教育并与他们相处和沟通吗?就像这位老师,她的苦心付出效果很显然是积极的、正能量的。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在安徽一所有着90%留守儿童的幼儿园实施高品质体系的“一日流程”课程。试想一下,丢掉小学课本,跨过五大领域课程,直接进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和“寓教育于生活”的高品质课程。
爷爷奶奶们一开始就炸翻了锅,抗议之声不绝于耳,反对浪潮不亚于当年抗日战争。但在实施一个月初见成效,几乎所有的孩子对幼儿园的喜欢程度都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因此,这个幼儿园将爷爷奶奶们请到教室,随作息时间表让他们亲身参与几个环节标准课程的实施。教师们边组织孩子们活动边对爷爷奶奶们解释各个标准的价值和目的,同时还录了一些视频。一上午下来,老人们虽未提出反对意见,但也没有赞赏之意。机智的园长告诉教师,将课堂开放的一些热点视频直接传给了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们。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爸爸妈妈们看了视频后都激动不已,急急忙忙打电话给爷爷奶奶们说,太好了,大城市里的幼儿园就是这样让孩子玩的。结果是,爷爷奶奶们笑了,皆大欢喜。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幼儿园的孩子都是百分之百的弱势群体。在理论上和道义方面,幼儿园存在的目的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环境。但在现实中,遭遇着应试教育导向的严重小学化倾向,以及出发点就是为了赚钱的办园目的,都有可能让一些办园者心态无良,坑害孩子,对其发展和成长造成终身无法逆转的消极影响。拔苗助长导致厌学,厌学的孩子能有什么前途?为了赚钱,连饭都不给孩子吃饱,这还是人做的事吗?
我们需要思考,更需要行动。良心摆正了才有资格办教育。良心不正,坑孩子会遭报应,本世不报,下世必报。即便为了家族香火延续,也别做坑孩子的损事。
本文《谁能拯救这些可怜的孩子?》
作者:王东异博士,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