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餐和等待用餐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等待,应适时地实施微型课程。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要点A3-B7-20(活动组织):“一日活动安排相对稳定合理,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活动需要做出灵活调整,避免活动安排频繁转换、幼儿消极等待。”
目的与意义
1. 所谓微型课程,是指在过渡环节以及其他环节中所出现的,1分钟以上的幼儿集体或小组等待时间里实施的课程。适合实施微型课程的时间包括:所有情形下的站队等待,餐前等待,到户外活动或更换教室时队伍在室内外的行进过程(包括上下楼梯),以及任意两个活动间过渡所发生的集体或小组等待。
2. 微型课程内容包括适合学前阶段幼儿诵读的各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如诗经、诗、词、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幼儿歌谣、手指游戏、成语接龙,等等。实施形式就是保教人员带领幼儿反复吟诵,以便最终达到记诵目的。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灵活选择既定内容。
3. 微型课程设置目的有四。其一是排解由于幼儿们无聊等待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这是其中的主要教育价值和目的;其二,鉴于学前幼儿喜欢押韵、顺口的口语形式,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口头语言训练机会;其三,基于学前期幼儿善于机械记忆的发展规律,每天通过反复做“记忆体操”,为他们累积丰富的文化经典素材;其四,为实现培养幼儿前阅读能力的目标做努力。研究和时间均表明,在幼儿园阶段,与传统方法相比,幼儿对于已达到记诵程度的语言文字材料,在其认字和尝试阅读方面的效率成倍增加。如此,实施微型课程可一举四得。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具备不同特点的各项活动,在不同环节和时间段内发生时具有一定的节奏。保教人员如能准确地把握这些内在的节奏,那么就比较容易对活动做出相对合理的灵活安排。
4. 在将规则内化成行为习惯以及基本养成自主性的条件下,没有什么比让幼儿有事做更容易保持秩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任何存在等待的过渡活动中,实施微型课程都是一种尚佳的策略。